阅读的一代是美好未来的保障

2981
一張照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领事馆

今年,哈萨克斯坦首次在4月23日庆祝“国家图书日”。该节日是由国家元首卡西姆若玛尔特·托卡耶夫在第三届全国库鲁尔泰会议“诚实的人——诚实的劳动——诚实的收入”上正式宣布设立的。为纪念这一节日,阿拉木图的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举办了大型书籍庆典活动“国家图书日——在国家图书馆”。

值得一提的是,自1995年以来,许多国家也在这一天庆祝由联合国宣布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个节日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尚的阅读文化,激发对书籍的兴趣,提高阅读活跃度,并向书籍和作者表达敬意。

在国家图书馆前的露天广场上,阿拉木图所有图书馆共同参与了“阅读城市”同步阅读行动和快闪活动。图书馆内还举办了多项活动,并向国家图书馆最年长和最年轻的读者颁发了感谢信。此外,还举办了名为“国家图书之路:从出版社到读者”的互动活动、哈萨克斯坦领先出版社与书商组织的图书展销会以及当代哈萨克斯坦作家的签售会。

在“国家图书日”以及中国文化与文学厅的活动框架内,国家图书馆的大礼堂举行了线上座谈会,嘉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作家莫言。座谈会主题为“世界文学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活动吸引了哈萨克斯坦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中语言学院的学生、图书馆读者以及来自高等与中等专业院校的学生参与。

座谈会中还展示了关于莫言生平与创作的虚拟展览。

莫言(本名:管谟业)最早受到读者关注的作品是小说《红红的外皮,透明的内瓤》。他一生写作的主题是乡村生活。他的故乡高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充满浪漫的智慧和古老神奇的传说,自古流传至今。他在1986年发表的小说《红高粱》荣获中国国家级“年度最佳小说奖”,该作品及其改编电影都获得了世界性声誉。电影于1987年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2012年,莫言凭借其将民间故事、历史与现实融合为“幻觉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挪威语等在内的十多种语言。

在线座谈中,讨论了莫言的生平与文学创作,读者和嘉宾向作者本人提问并获得了亲自的回答。活动中还播放了由中国高密市莫言文学艺术博物馆制作的幻灯片,以及电影《红高粱》的简要介绍。莫言表示,写故事其实并不容易,关键是要诗意而有表现力地表达,才能取得真正出色的效果。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对年轻与会者说:

“对很多作家来说,诺贝尔奖是‘死亡之吻’,因为他们在得奖后就停止写出优秀的作品。我避免陷入这种困境,有些作者获奖后就开始在琐碎的生活中无所作为地漂流。好的作家必须将时间奉献给创作。我还有很多写作计划。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要浪费青春的财富。年轻时积累的劳动技能将伴随一生,而劳动永远会带来快乐。要热爱祖国,伟大的善意始于小事——对亲人的关爱、对故土的热爱。我们在新时代维护和弘扬书籍文化和阅读传统,就是在关心未来一代的智力发展,使他们成长为受过良好教育、全面发展且具有竞争力的公民。如今,全世界都在思考如何吸引青年阅读和亲近书面文化。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国家在书籍和阅读的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莫言已出版11部长篇小说、20篇中篇小说和80多篇短篇小说。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红高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根据此书拍摄的同名电影也被誉为经典之作。

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蒋薇女士在活动中表示:

“今天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家的会面,再次强调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支持两国青年、推广文化价值以及丰富教育资源方面的有效合作。两国的人文交流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迈向新高度,我们希望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也能不断提升、不断扩大。文学始终在拉近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它从未缺席。”

的确,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书籍是一条无需任何辅助工具就能进入人类内心、理解民族性格的道路。加强中哈文化伙伴关系将进一步有效推动青年将阅读视为一种获取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有意义且充实的休闲方式。

DKNews国际新闻社是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文化和信息部注册的。2010年1月20日颁发了第10484-AA号注册证书

主题
更新
МИА «DKnews.kz» ©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