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亚精神”指引下,共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在阿斯塔纳举行的历史性峰会上,中国与中亚五国领导人共同揭开了延续数百年的合作新篇章。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蒋薇女士分享了她对这次盛会的看法。她强调,此次峰会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互信,启动了一系列务实合作倡议,并凸显了“中国—中亚精神”对于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和平与繁荣的关键引领作用。她指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国,哈萨克斯坦继续在深化该地区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阿斯塔纳峰会:友谊的新篇章
盛夏时节,伊希姆河波光粼粼,草原绿意盎然,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迎来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与中亚五国领导人在这里齐聚一堂,深化数百年的友谊,探讨战略合作方向,并共同描绘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此次峰会签署了100多项协议,成为区域合作的典范,为全球和平、稳定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建交三十年间,中国与中亚国家构建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签署的大量文件加以巩固,积极推动在双边和地区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本次峰会的一个核心亮点,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国—中亚精神”理念。该理念以相互尊重、互信、互利和相互支持为基础,强调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
象征政治团结的《阿斯塔纳宣言》由六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宣言中,六方确认将在关键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重申坚定支持中亚国家的主权和发展道路,而中亚各国再次明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份宣言是在全球不确定性背景下达成的重要政治共识,是稳定的强烈信号。
二是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峰会宣布2025—2026年为“中国—中亚高质量合作年”,聚焦于六大优先方向:畅通贸易、产业与投资、交通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开发、农业现代化和人员往来。六国元首共同见证了《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的行动计划》签署,这也是中国首次与整个周边地区国家签署此类文件。
此外,峰会决定在“中国—中亚”框架内设立减贫中心、教育交流合作中心、防治荒漠化中心以及贸易便利化平台。这些举措旨在提升中亚国家民众福祉,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水资源与自然资源管理,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生动诠释了“通过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深远意义。
三是睦邻友好迈上新台阶
六国领导人签署了《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确立了人民间“永久友好”的原则,成为中国—中亚关系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为未来数十年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签署了100多项结为友好城市的协议,为民间外交建立了坚实的人文纽带。这些“友谊之桥”有助于促进文化和人员交流。六方还同意加强议会、政党交往,拓展妇女与青年交流,深化媒体、智库及民间组织合作。
未来数年,中亚国家将新设立中国文化中心、“鲁班工坊”、中国高校分校及中医中心,为文明对话注入新活力,延续人民间千年传统友谊。
哈萨克斯坦在区域合作中的独特地位
哈萨克斯坦在区域合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正是首次在这片土地上提出。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了单独会谈。双方重申将继续坚持战略方向,深化互信与全面合作,推动中哈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进展。
访问期间签署了60多项双边协议,涵盖贸易、投资、科技、海关、旅游、媒体等多个领域,为中哈关系“黄金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坚定航行,驶向和平与繁荣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国与中亚的“合作之舟”正在破浪前行——它承载着人文互鉴的风帆,也划动着务实经济的双桨。在双方领导人的睿智引领下,在战略伙伴关系精神感召下,这艘巨轮正稳步驶向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彼岸。
秉持“中国—中亚精神”,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实中国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我们正在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繁荣的共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