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来的专家救了我的命!”拉萨市城关区白定村村民米玛说。
不久前,米玛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接受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45岁的米玛平时有个习惯,每天喝几两白酒。在他的脑子里,“癌症”是个陌生的词汇。两年前,他就出现了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没有重视。
2019年初,腹痛难忍的他到拉萨市人民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肿大,出现大面积溃疡,医生确诊为中期胃癌。米玛的妻子知道确诊消息后泣不成声,以为丈夫没救了。
米玛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接受了长达6个半小时的手术。他和妻子都没有想到,这家医院居然能做这样的大手术。原来,北京专家对口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极大提升了科室的诊疗能力。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专家刘春涛为米玛实施了术中胃镜检查,确定了胃部切除的范围;在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专家尹杰的现场指导下,拉萨市人民医院外科医生平措、普布罗杰、扎西云旦对米玛进行胃部切除手术。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西藏高寒缺氧,环境艰苦。拉萨市海拔3600多米,年平均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4.3%。援藏专家尹杰从北京飞到拉萨,没有来得及休息便进入了手术室。参与手术的护士说,尹杰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但他全程精神高度集中,靠吸氧完成了这台手术。
2015年6月,中组部、国家卫健委等启动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截至第四批医疗队伍结束援藏,各支援医院选派了659名医疗专家进藏,各受援医院“打包移植”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847项,填补了西藏医疗技术空白1014项,实现了338种“大病”不出自治区、1990种“中病”不出地市。受援医院共开展三、四级手术近2万余台,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90%以上。
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王云亭介绍,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已建立起覆盖区、市、县、乡、村五级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急救和巡回诊疗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到1548个,床位1.68万张,卫生人员2.4万余人。从卫生指标看,每千人口床位数4.88张、卫生技术人员5.54人、执业(助理)医师2.41人,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人民日报记者申少铁